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关于字体的基础知识,主要会介绍一些常见术语的含义还有英文、中文字体常见的分类方式,另外简单介绍一下各平台下字体渲染的相关的问题,还有标点使用和排版规范。

术语

字形和字体

不得不说 Font Typeface 即是在英文中也有很多混用的地方很难分清,也常常被混用,现在通常被翻译为“字体”的 Font 在传统印刷界是指特定尺寸、特定字重、字偶间距等信息 的一种 Typeface,比如 “尺寸14pt,字重为 Bold Helvetica 就是一个 Font,而这里的 Helvetica 就是它的 Typeface 。不过现在 Font 的所指定的通常不再包括尺寸了,因为与铸模的时代不同了数字字体尺寸可以很轻易的改变。

Typeface 的另一个称呼是 Font Family(字族),这个词实际上比 Typeface 更好理解且不容易混淆,能很明显的表达出 Font Font Family 的子集的意思,所以在 HTML & CSS 的标准中使用的是 Font Family(字族)。简单来说 “Helvetica” 是一个 Typeface ,而指定具体的字重: “Helvetica Bold” ,这就是 Font 了。

还有一个概念是 Glyph ,它表示的是字的某种写法或者说字体的“骨骼”,比如字母 a 和 ɑ 就是 Glyph 不同,涙 – 泪、強 – 强也是 Glyph 的不同。

Font Typeface Glyph 在中文里的翻译就乱七八糟了,按照国家标准(GB/T 16964)应该是:

英文 国标
Font 字型
Typeface 字体
Glyph 字形

然而,在实际使用上字体和字型混乱不堪,常常把 Font 称为字体,而字型和字形更是常常搞反。民间常用称法的是把 Font 称为字体, 不用 Typeface 而是使用 Font Family 即字体族,再把 Glyph 称为字形或字型。这种称法实际上比标准翻译更加流行。

罗马体与意大利体

Roman 指的就是衬线体,这个称呼是因为衬线的起源于罗马时期的碑刻。由于通常都把衬线体作为正文字体,所以很多场合下,Roman 就变成了正文字体的代名词。

Italic(意大利体)最早是指意大利使用的一种手写体,而后来 Italic (意大利体)常被用作斜体与正文的罗马体搭配,成为了斜体的代名词。另外一种斜体的称呼是 Oblique (单斜体、仿斜体)也被称为 Slanted,这通常是指直接把正文字体做倾斜处理产生的斜体,而 Italic (意大利体) 则是特别设计的与正文相差较大的斜体。

Roman 罗马
Roman 罗马
同一字体(Adobe Garamond)的 Italic(意大利斜体)与 Oblique(单斜体)
同一字体(Adobe Garamond)的 Italic(意大利斜体)与 Oblique(单斜体)

字体结构

字间距、字偶间距与等宽字体

字间距(Spacing)顾名思义是字符间的距离,在实现上就是字符图形外边界框的尺寸和字符在方框中的位置。

字间距 -《西文字体》
字间距 -《西文字体》

字偶间距(Kerning)也被称为字距调整,是在字间距的基础上,为实现不同字偶(一对字符)可以有不同字间距的调整值。不同的字母有不同的外形,所以字体只有同样的字间距是不协调的,比如“AH”间是标准的字间距,而“AV” 由于 V A 的形状,其位置可以重叠,所以需要负字偶间距才能达到协调的外观。字间距和字偶间距都是一个字体的组成部分,并且字偶间距需要为很多字偶准备。

一套字体中的多个字偶 -《西文字体》
一套字体中的多个字偶 -《西文字体》

另外有字距的概念就是等宽字体(Monospaced)与比例字体(Proportional)了,比例字体就是上面说的按字符外形设置有不同字距的字体,这种字体外形协调,可读性好。而等宽字体(Monospaced)是每个字字间距都相同的字体,其优点是可以很好的控制排版对齐,因此目前编程的代码编辑器通常都会使用等宽字体(Monospaced)最为显示字体。

字重与宽度

字重的划分根据不同字体厂商各有不同,不同的字重称呼也可以不一样,常见的划分如下:

中文名称 英文 其他名称
特粗 Black
极粗 Heavy Extra-bold
Bold
中粗 Semi-bold Demi-bold
中等 Medium
常规 Regular Normal
展示 Display
中细 Semi-light Demi-light
Light
极细 Thin
特细 Ultra-Light Extra-Light

另外还有窄字体:Condensed、宽体:Expanded、斜体:ItalicSlanted(通常指仿斜体)。

连字

连字(Typographic ligature)也被称为合字,源于手写时的连笔,如“fi”的 i 上一点常与 f 的一钩合并。传统英文印刷常会使用连字,而 1970 年代照相排版流行之后就很少使用连字了,而且由于显示屏的分辨率有限,是否连字差别不大,所以现在不是很流行使用连字。

非合字 合字 非合字 合字
et & ui
ſs、ſz ẞ、ß f‌f
AE、ae Æ、æ f‌i
OE、oe Œ、œ f‌l
IJ、ij IJ、ij f‌f‌i
ue f‌f‌l
TZ、tz Ꜩ、ꜩ ſt
AA、aa Ꜳ、ꜳ st
AO、ao Ꜵ、ꜵ eT
AU、au Ꜷ、ꜷ
AV、av Ꜹ、ꜹ
AY、ay Ꜽ、ꜽ
OO、oo Ꝏ、ꝏ

连字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字体的 PostScript 连字功能,这需要排版或显示软件支持,另外是使用合字字符,如:

字面率、中宫、重心

字面率、字面、中宫、重心是常见描述中文字体外观特点的属性。字面是相对于字体的外框而言字体实际尺寸的范围,同样字号下不同字体字面大的实际尺寸会更大。

字面率是字面与外框内尺寸的比值,一般简体中文字体有 92 % 左右的字面率,日文字体汉字通常字面率要高一些,94 %左右,相对而言,日文字体汉字更追求平均和较大的字面率。

中宫是汉字主要结构的大小,类似于英文字体的 x 高度。中宫大小可以用来评判字体的松紧程度,中宫分横向和纵向,不过通常看横向的中宫尺寸就够了。

重心是字体另一个主要的外观属性,是字体的视觉中心点,一般字体重心是位于中上部分。